WS/T 508-2016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明确规定医院和提供医用织物洗涤服务的社会化洗涤服务机构。院内洗衣房、医联体洗涤保障服务中心、第三方中央洗消工厂都适用。主要要求内容包括:
二区三通道: 脏污区与清洁区之间设置的全封闭式、实质性隔断,两区之间空气不能对流。 脏污进入通道(含传染品进入通道),清洁品发货通道,人员进出通道。
分类与分区处理: 床品,工服,手术服(棉质)等常规医用织物采用洗衣龙或隔离式洗脱机处理;婴幼儿,产科等零星纺织品,单的隔离洗脱机处理;传染品、地拖抹布类,立封闭区域用隔离洗脱机处理;洁区同样做相对隔离分类、分区整理。
流程和路径:工作流程应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行。合理设计,注重效率流程,感控流程,管理流程建设。
对于具有三防一阻一透(防水、防体液、防污、阻菌、透气)的、具有双向防护(保护医生护士、保护患者)的功能性手术织物(也即“软器械”),相关产品已列入国家医疗器械目录。
医疗洗消是指针对医院的手术器械、手术衣、手术敷料,以及医院床单被套、白大褂、护士服、病员服等医疗器械、物品和医用织物等进行清洗、消毒和灭菌工作,它是医院“院感控制”的核心,也是确保医护人员和广大病患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工作。
承担对医疗机构对清洗手术硬器械(金属、橡胶、塑胶、高分子材料及其他硬质材料制造的手术器械、硬式内镜等)、软器械(可阻水、阻菌、透气的手术衣、手术盖单等,可穿戴、折叠的具有双向防护功能的符合手术器械分类目录的感染控制器械,不含普通医用纺织品)等可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洁净手术衣、手术盖单等物品清洗、消毒、灭菌以及无菌物品供应的医疗消毒供应中心。
医用织物洗涤工厂建设方案①整体要求:建筑面积与硬件设施应与社会化服务的规模、性质、任务相适应,并兼顾未来发展规划的需要。②功能要求:除满足两区、三通道要求外,污染区内应至少设置医用织物接收(分拣)间、洗涤(消毒)间、回收使用后织物的车辆存放间、更衣(缓冲)间等;清洁区内应至少设置烘干间、熨烫与折叠间、修补间、储存/发放间、运送清洁织物的车辆存放间、更衣(缓冲)间及质检室等。同时,有条件的可增设感染性织物回收通道和立的隔离洗涤/消毒间。③管理要求:满足人流、物流通道分开设置,并物流由污到洁及其不交叉、不逆行的原则。
其他设计要求①给排水设计:包括涉及水源的管路及配套设备,有条件的可设置回用水处理系统;社会化洗涤服务机构还有污水处理系统。②配电设计:包括强电、弱电的线路及配套设备。③蒸汽供应系统设计:尤其是社会化洗涤服务机构应设有锅炉房及热水供应管道。④通风设计:主要包括机械通风系统等,其中污染区室内机械通风换气次数宜达到10次/h,小新风量宜不小于2次/h。⑤消防设计:包括防火门、通道、管道、消火栓、感应报警设施。
医用织物洗涤涉及主要设备包括清洗、烘干、消毒与灭菌、熨烫和储存等。洗涤和烘干设备应选用经国家检测合格、有加热功能的洗涤和烘干设备。针对感染性织物洗涤宜选择卫生隔离式洗涤烘干设备。社会化洗涤服务机构宜装备隧道式洗涤机组。消毒与灭菌装置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